第55章 掘墓还镜
老宝子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55章 掘墓还镜,我把刘姨俩腿扛在肩上是哪一集,老宝子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骷髅!钱一多的铲子唰地挑开浮土,月光从墓道入口漏进来,照见三具交叠的白骨。</p>
最上面那具的肋骨间插着根半朽的竹棒,竹棒尖端裹着暗褐色的结痂,在应急灯下泛着乌光。</p>
李宝蹲下身,用树枝拨了拨那根竹棒。</p>
竹身刻着细若蚊足的云纹,尾端还沾着碎帛:这是机关。他声音发涩,想起袁天罡笔记里夹着的残页,严氏墓是朱元璋为安抚淮西旧部建的虚冢,笔记里提过竹刺封魂——触动墓门机关,顶梁会塌下竹钉。他指向那具肋骨插竹棒的骷髅,看这姿势,盗墓贼撞翻了供桌,触发机关时想往墓道跑,竹钉从后背穿进胸口。</p>
钱一多的喉结动了动,铲子尖戳了戳另一具骷髅的头骨:那这具呢?</p>
更早的。张远山用拐杖挑起块碎瓷片,瓷胎是洪武官窑的冰裂纹,民国盗墓贼不会留这个。他指腹蹭过瓷片上模糊的牡丹纹,应该是元末的土夫子,想趁战乱摸宝,结果困死在这儿——你们看他手骨。</p>
李宝顺着光束看过去,那具骷髅的十指深深抠进砖缝,指骨全断在里面,像几截枯树根扎进墙里。</p>
他突然想起赵婉儿说的青灰指甲,后颈的鸡皮疙瘩顺着脊椎爬上来。</p>
开棺吧。钱一多抹了把脸上的汗,洛阳铲楔进棺盖缝隙,来都来了,总得把铜镜放回去。</p>
棺盖吱呀一声被撬起半寸,腐臭味裹着潮气涌出来。</p>
李宝捂住口鼻凑近,光束扫过棺内——一具白骨仰躺着,左手骨节间还攥着截发黑的丝绦,右边肋骨旁斜插着根竹管,竹管上缠着褪色的红绳,隐约能辨出严字。</p>
竹笛。李宝的声音突然轻了,袁天罡笔记里写,严氏未出阁时最爱吹《折柳曲》,马皇后嫌她妖声惑主,才没让她进孝陵。他摸出怀里的铜镜,镜面映着棺内白骨,这镜子是她十六岁及笄时父亲送的,笔记说镜归棺盖,怨气自散。</p>
钱一多帮着把铜镜平放在棺盖中央,三人后退两步。</p>
月光从墓道漏进来,正好照在镜面上,锈迹斑斑的镜面突然泛起一层暖光,像有人在镜后点了盏灯。</p>
走。张远山率先爬向墓道,天亮前得把封土填回去。</p>
回填土块的闷响在夜色里格外清晰。</p>
李宝拍实最后一捧土时,指尖触到湿润的草叶——不知何时落了细雨,野蔷薇的刺藤上挂着水珠,在月光下像串碎玻璃。</p>
钱一多背起帆布包,手电筒光束扫过东墙第三棵老槐,树影里似乎有什么东西闪了闪,等他凑近看,只有几片被雨打落的蔷薇花瓣。</p>
回医院吧。李宝扯了扯湿透的外套,婉儿该等急了。</p>
医院走廊的声控灯在三人脚步声里次第亮起。</p>
经过楼梯间时,张远山突然停住:小多,你刚才听见什么没?</p>
啥?钱一多摸出烟盒的手顿住。</p>
像......笛子声。张远山望着窗外的雨幕,《折柳曲》。</p>
李宝的心跳漏了一拍。</p>
他想起棺内那截竹笛,想起赵婉儿说的擦不掉的水渍,喉咙突然发紧。</p>
病房门虚掩着,暖黄的灯光从门缝漏出来。</p>
三人走到门口时,里面突然传来赵婉儿的尖叫。</p>
李宝撞开门的瞬间,看见施丽娅正抓着赵婉儿的手腕,后者额角全是冷汗,指甲深深掐进掌心:镜子!</p>
他们把镜子放错了!</p>
婉儿?李宝冲过去扶住她发抖的肩膀,怎么了?</p>
赵婉儿的眼睛瞪得老大,盯着李宝湿透的外套,声音像从喉咙里挤出来的:袁天罡笔记......严氏根本不喜欢牡丹。她喘着气,指尖指向李宝口袋里露出一角的笔记本,笔记里写,她最厌牡丹,说那是富贵俗花——可你们挖的墓里,砖雕是牡丹,碎瓷片也是牡丹kaak 李宝的血嗡地涌到头顶。</p>
他想起墓室砖壁上那半朵残缺的牡丹,想起钱一多铲子下带牡丹纹的瓷片,后颈的雨珠顺着衣领滑下去,冷得他打了个寒颤。</p>
那墓......赵婉儿突然抓住他的手腕,指甲几乎要掐进骨头里,是假的。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